| 征戰“超級死神” ——記沈陽軍區赴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51名女軍人 | |||||
|
|||||
|
征戰“超級死神” ——記沈陽軍區赴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51名女軍人 2015年10月,秋陽下的東北大學靜謐溫婉,散發著迷人的氣息。伴著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沈陽軍區赴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病毒醫療隊隊長張怡走上體育館的講臺。這位上校女軍官的娓娓講述讓5000多人的會場頓時沉靜下來,每一個故事、每一個情節都如同一曲交響樂般撞擊著師生們的心扉。“我這里有一封我院護士長楊力敏抗埃出征前寫給丈夫的信,我讀給大家……”張怡的聲音有些發顫,那顫抖的低音像一絲細細的線繩牽絆著無數心弦。“親愛的老公,假如這一次我真的回不來了,請別悲傷,就當是一次遠行好嗎……要是我真的有了什么意外,等兒子長大些要告訴他,他的媽媽是個軍人、是名護士,扔下他不是不愛他,而是把這種愛融化得更深、傳遞得更遠……” 忽然,體育館的一角傳來一聲抽噎,瞬間傳染到整個大廳,一次次掀起情緒的熱浪。從抗埃戰場歸來后,張怡和12名隊友就邁入了傳播抗埃精神的戰場。她們已經走遍了白山黑水20多個城市,開展宣講和現場交流130多場,聽眾達21萬人次。每一次辛勤宣講都是一次精神種子的播撒,每一次激情感動都是一次精神胚胎的萌芽。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帶著無數聽眾走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日日夜夜里。 (一) 2014年10月3日,在節日的愉快氛圍中,一輛救護車拉著響笛一路駛向軍區總醫院。救護車上,沈陽軍區總醫院護理部助理張怡正陪護著自己的老父親,老人身患胃癌、心臟病,已經下了4個支架,近來病情急劇惡化,連飯都吃不下。 突然,一陣急促的鈴聲傳來:“喂,張怡嗎,馬上到院黨委會議室參加緊急會議,馬上!”下了救護車,張怡直奔會議室,此時的會議室已經坐滿了人,時任院長孟威宏面色凝重:“同志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已經下達命令,以我們醫院為主,抽組51人赴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24小時內開赴重慶集結訓練,情況緊急,我們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抽組人員、集結完畢。”會議直入主題,人員很快確定下來,可隊長人選卻一直無法定奪,現場陷入一片沉寂…… “我有赴非維和的經歷,又長期在護理部工作,不如讓我帶隊去!”這句話讓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會議室的東北角。說這話的人正是張怡,12年前赴剛果(金)維和,在那片戰火和貧窮交織的土地上她戰斗了整整8個月,不幸感染了瘧疾和結核,那片土地給她留下了這輩子抹也抹不掉的痛苦記憶,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還能再次踏上那片難忘的土地。孟威宏望著張怡,表情依舊凝重:“張怡同志,這個擔子可不輕啊,記住一條,一定要實現軍委首長提出的‘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要求,51個人怎么帶去的,怎么給我帶回來。”“是,院長同志,醫療隊缺一個,你拿我是問!”張怡莊嚴地舉起右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激昂雄壯的歌聲響徹晴空。“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放心吧祖國,放心吧親人,為了勝利我要勇敢前進……” 10月4日7點40分,沈陽桃仙機場,清脆的點名聲此起彼伏。“陳紅!”“到!”“李靜!”“到!”…… 望著一張張略顯疲憊卻異常堅毅的臉,張怡心潮翻滾。昨天,她還擔心,正在享受十一小長假的隊員們分布在十幾個省份,南到浙江,北到黑龍江,24小時能集結完畢嗎?可現在,50名颯爽英姿的女軍人就齊整整地站在她面前。51人中,有44人為人妻,39人已為人母,其中有16人的丈夫也穿著軍裝。 張怡知道,軍人的字典里只有兩個字:服從。這一夜,戰友們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漸漸的,眼前的林地迷彩模糊起來,她胸膛里像有一股熱流在涌動。是的,這是熱的血,是升騰的血,是被莊嚴和神圣撞擊得山響、燃燒得滾燙的血。只有軍人才有這樣的血,很多時候,它凝固得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此時,機場航站樓的一角,人潮涌動,送行的隊伍與即將出發的親人依依惜別。宋笑梅的母親緊緊地握著女兒的手,生怕一撒手,女兒就會消失。第202醫院護士長蔡宇將一個手帕輕輕塞到丈夫手中,背轉身去,淚流滿面。 轟鳴的馬達聲漸行漸弱,白色的云線正一點點拉長著思念。蔡宇的丈夫輕輕地展開手帕,一縷妻子的青絲靜靜地躺在手中,似乎述說著妻子的忠貞和眷戀。護士長楊力敏的丈夫在機場角落里打開信封(內容見前文張怡所讀),手不由地顫抖著,淚水霎時滴在了妻子清秀的筆跡上…… (二) 赴利抗擊埃博拉,可以說是一場現實版的“生物戰”。 埃博拉病毒被稱為“超級死神”,為最高生物安全防護等級4級,患者死亡率高達90%,埃博拉病毒在56度高溫下仍然不能滅活,直接接觸埃博拉患者的醫護人員感染率高達81%。這一串數字,對于抗埃隊員這些專業人士來講更具敏感性。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傳染性,每一份垃圾,每一位患者,甚至是與利方人員的每一次接觸,都有可能被感染。面對這樣兇險的挑戰、特殊的敵人,光有勇氣還不行,必須講求科學縝密的方法。 各種挑戰接踵而至。靜脈輸液對這51名隊員來說,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臨床操作,但是在利比里亞的中國ETU,最簡單的變成最難的了。她們進入病房前先要穿上凈重3公斤的防護服,要經過36道程序,光穿脫一次衣服就需要80分鐘。利比里亞地處赤道附近,穿上又厚又沉又悶的防護服就像裹著塑料薄膜蒸桑拿一樣,瞬間變成了“濕人”,汗珠一點點凝聚成一股股汗的河流。額頭上的汗水流到眼睛里刺激得直流眼淚和鼻涕,又疼又癢。隊員低頭工作時,汗水鼻涕眼淚混合的液體就會流進口罩,口罩浸泡這種液體后密閉不透氣,隊員只能抬頭把混合液體吸到嘴里,嘩的一下閉著眼睛再咽進肚子里,這樣口罩才能透氣,但這種混合液體實在是太惡心了,在肚子里翻江倒海,想吐又不能吐。 隊員們值完班走出病區如同從地獄返回人間!脫掉防護服摘下面罩,任由近乎虛脫的身體癱坐在地上,大口大口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這才感覺又活過來了。這時,每一張臉都浮腫,每一個人像是從汗水里撈出來一樣,貼身穿的衣服能擰出半盆水,脫掉靴子能倒出一碗,手套摘下來直滴答。隊員洗臉漱口之后補充水分,一口氣能干掉2瓶礦泉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隊員們卻個個保持著高昂的戰斗熱情和縝密的工作作風。無論收治的艾滋病、吸毒、瘧疾和高度疑似患者,她們始終秉承著科學的精神,嚴陣以待,沒有一絲馬虎?!簟簟簟簟?/p> (三) 比埃博拉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們心頭的恐懼——埃博拉這個死亡幽靈究竟能不能被制伏? 第一例高度疑似患者出現時,醫療隊員們中起了爭執,大家都搶著上去輸液護理——這可是直面被感染的死亡危險。患者是一名20多歲的黑人小伙子,高熱、腹瀉、嘔吐、極度衰弱,有明確的接觸史。一切跡象表明,敵人真的來了! “你們都別搶了,扎靜脈針誰也沒有我的經驗多,這一針讓我來扎。”說話的是于佳平,這個平時不多言不多語的女軍人,骨子里卻藏著血性和霸氣。 于佳平推開更衣室的第一道門,瞬間,一股無形的氣息籠罩著全身。監控室里靜得出奇,仿佛能聽到怦怦的心跳聲。穿著沉重防護裝備的于佳平從容地走進病房,配液、穿刺、留針、固定,一氣呵成,一針見血。“于佳平,好樣的!”整個監控室一陣歡呼! 一天上午,病區先后住進來小約瑟夫和母親、小羅伯特和父親4名患者,均有埃博拉接觸史。正對他們4人進行抽血化驗的時候,“警報”響起,11床一個年輕姑娘抽血化驗結果顯示陽性,又一個確診埃博拉患者。 醫療隊連夜開會排兵布陣,當務之急是給患者補液。由于患者嚴重脫水,靜脈收縮干癟,加上晚上燈光又暗,黑黑的皮膚就像血管的天然保護色,輸液操作比想象的還要艱難:消毒、找血管、穿刺,沒有回血;再試,仍不見回血;換了另一只手又扎,進針、回血、固定,終于成功了??傖t院護士長王麗慧忙了整整2個多小時,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病房。 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對中國醫療隊來說,卻是最不平安的一天。清晨,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小羅伯特的父親于凌晨死亡。當晚,小羅伯特和小約瑟夫母子的血液檢測結果也出來了,陽性。再加上11床患者,診療中心一下子有了4名埃博拉病人。次日晚飯后,11床那個可憐的姑娘安靜地閉上了雙眼,接著5個月的小約瑟夫也被死神拉走了。 那段時間,大家把焦點都聚集在7歲的小羅伯特身上。第463醫院護士長楊笑每次給他輸液用藥,都精細地計算著劑量,生怕多一點傷害身體、少一點達不到療效;第205醫院護士長徐錦繡每次去病房,都給他帶些小零食小玩具,護理結束后還要抽點時間陪他玩一會兒。愛是戰勝病魔的最好良藥,小羅伯特身體一天天好了起來。 在恐懼和忙碌之中,2015年的鐘聲悄然敲響。1月1日清晨,朝霞噴薄而出,SKD體育場鍍上了一層金色。6時,中國援非醫療隊面向東方列隊完畢,伴隨著雄壯的《國歌》,鮮紅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激昂的旋律撞擊著51顆心靈,那一瞬間,淚水漸漸模糊了視線。“敬禮!”一聲口令,51只手臂抬起軍禮的森林。 下午三點,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軍委首長寄來了慰問信。大家立即在會議室集合,醫療隊隊長大聲宣讀著,聲音有些顫抖。一句句沁人心脾的話語,像甘露一樣滋潤著隊員的心田。忽然,不知誰抽泣了一下,瞬間,大家的淚水沖破了閘門。 1月25日,是一個令人高興的日子。在醫療隊的努力下,有3名埃博拉患者掙脫了病毒的魔爪,康復出院。埃博拉不可戰勝的魔咒被打破。為慶祝埃博拉患者獲得新生,當地政府官員、醫護人員,在中國診療中心前面的廣場上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被救治存活的克里斯汀激動地說:“我要用親身經歷告訴那些埃博拉患者,不要恐懼,不要放棄,在中國診療中心,埃博拉是能夠治愈的!” 小羅伯特鄭重地向中國軍人敬了一個軍禮,軍禮雖然并不標準,可大家都能感受到那顆幼小的心靈洋溢著的感恩之情。那一天,兩國人民一起拍著手跳起了非洲民族舞蹈,大聲唱起了自編的歌曲:“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飽受痛苦,別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國軍人因埃博拉來了……”此時此刻,醫療隊隊員們深深地體會到了身為中國的白衣戰士在異國他鄉救護生命的驕傲和自豪。 那段日子,第一批中國援利醫療隊共接診患者112例,收治疑似患者65例,埃博拉治愈率達到了60%,在西非大地上創造了生命奇跡。因為科學施救,醫護人員無一人感染,創造了人類抗擊埃博拉病毒史的奇跡,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要求,展現了中國軍人的形象,矗立起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豐碑。(2015/10/21 來源:解放軍報 ■時景忠 胡 山 王 禹 )20151023 (責任編輯 蔡國軍) |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京ICP備16027503號
電話: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環中路59號
郵編: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網絡技術信息中心:北京國鉅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號學院國際大廈907B 郵編:100191 郵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