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托
——美籍華人陳超越夫婦回鄉奇遇記
作者:李華生
春寒料峭,細雨綿綿。
救護車淒厲地發出宛若“救命救命”般揪人心魄的呼嘯聲,風馳電掣地疾馳在惠淡高速公路上……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婦無力地趴在擔架上的丈夫身邊,聽著他氣若游絲般的低語:去三院……三院……
一
救護車上生命垂危的老者,是美國三藩市惠陽同鄉會第一副主席、美國三藩市中華中學校董會副主席陳超越先生,守護在他身邊的是夫人葉秀蓮女士。他們怎么也沒想到:此次不遠萬里、橫跨太平洋的回鄉之旅,竟是歷經了一場生死劫難!
2023年11月7日至9日,世界客屬第32屆懇親大會在江西贛州龍南市舉辦。這是世客會創辦以來、破天荒在內陸縣一級城市舉辦的懇親大會。全球85個國家的200多個客屬社團、客家僑領、知名企業家2500名嘉賓聚首贛州。
陳超越作為三藩市的華人領袖,應邀攜夫人參加了這一客屬的全球盛會。
踏上龍南的土地,映入陳超越夫婦眼簾的是“圍屋之都”那久違的客家風情。在這里,夫婦倆與同是參加第32屆世客會的娘家人曾先生不期而遇。曾先生是惠州市僑聯主席,他用一雙溫暖的大手深情地與陳超越夫婦相擁,向這對海外歸來的游子發出熱忱而真摯地邀約:11月22日,咱們惠州僑聯見!
遠遠的山崗上,一陣“過山溜”的龍南客家山歌隨風悠悠飄來:“無山不住客,無客不住山;有山就有客,有客就有歌;哪里有客家人,哪里就有客家山歌……”
客家人在山野田間,老少同唱,世代相傳,經久不衰。勞作時唱,驅獸時唱,休憩時唱,示愛時唱。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起,唱出了一千多年的歷史……
此情此景,陳超越感慨萬千。“過山溜”那回味悠長的歌聲,勾起了他年輕時的往事歷歷。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禁不住淚流滿面、老淚縱橫……
陳超越1949年出生在惠州惠安醫院(“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前身,以下簡稱“三院”)。老人的母親曾在惠安醫院擔任總護士長。跟著中國著名婦產科醫生林巧稚學習婦科后,回到惠安醫院擔任婦產科的醫生;老人的父親是惠安醫院的化驗員,通過進修,成為了一名X光科的醫生。然后又從X光醫生再進修,轉為內科醫生。陳超越依稀記得:上個世紀50年末期,全中國挑選60人學中醫,父親有幸成為1/60。他們集中到北京,學習培訓長達5年。作為共和國中醫學的骨干和先驅者,他們畢業后將在北京成立中華中醫學研究會。遺憾的是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苦于財力不繼而無限期延后,父親抱憾回到惠州。若干年后,他擔任了惠陽地區中醫院的副院長。至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老人的父親和母親先后在惠州退休……
山風在古老的客家圍屋上盤旋,卷來陣陣云團,灑下淅淅瀝瀝的雨點。
老人渾然不知,沉浸在茫茫的一片追憶里。
二
參加完第三屆世客會,陳超越夫婦辭別客家人的主要發祥地、被譽為“客家搖籃”的江西贛州,回到了到處都能聞到兒時味道的惠州惠陽。然而,陳超越卻病了。
在32屆世客會期間,老人因為淋了雨,出現了咳嗽、發熱癥狀且病情逐漸加重。醫生診斷后,以“肺炎”住進了當地一家醫院。
“原本以為只是普通感冒,休息一下就好了,沒想到變成了肺炎,治了10多天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我都不知道怎么辦……”
陳超越的夫人葉秀蓮感到十分無助。呼吸越來越困難、反復發熱,病情趨于越來越嚴重,陳超越只能靠吸氧維持著呼吸。
醫生攤了攤手:轉上級醫院吧……
轉到哪里去?香港?還是廣州?夫人不知所措。
陳超越用微弱的氣息對老伴說:“香港、廣州都不去!去三院……”
夫人忽地想起了2017年時,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建院90周年慶典上,一個叫小楊的三院員工留給她的電話。葉秀蓮戰戰兢兢地把電話撥了過去……
11月23日,陳超越被120急救車轉送至惠州三院急診科。轉院途中,他吸著氧氣,每一次吸氣都如同攀登山峰,費力而痛苦。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肺部情況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地步,他即將迎來與死神驚心動魄的較量。
此時,惠州市僑聯主席曾先生在辦公室里焦慮地踱著腳步:他和陳超越“22日惠州見”的約定早已超時,而陳超越夫婦卻是音訊杳無。他忐忑不安地撥通了陳超越的電話,手機那頭傳來的卻是葉秀蓮哭泣的傾訴。曾先生第一時間趕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醫生為陳超越給予復查胸部CT,結果提示雙肺多發炎癥并右肺病灶大片實變,肺部儼然成了“大白肺”。此時,他肺功能嚴重受損,出現了呼吸衰竭癥狀,病情十分危重,當即以“重癥肺炎”被送入急診重癥病房(EICU)監護。
重癥肺炎具有起病快、病情重、變化快、并發癥多等特點,若診治不及時,病情急劇惡化,病死率極高。
進入EICU后,醫生給予抗感染、抗凝、護胃等處理,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發現甲流H3N2陽性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讓醫生頭疼的是,陳超越的氧合指數一直未改善,即便持續給予高流量氧療也難以維持在理想水平。為了減少呼吸肌疲勞,提高肌體氧和指數。醫生們不得不給他氣管插管,啟動呼吸機輔助通氣。
11月27日,醫生進一步完善肺動脈CTPA檢查,結果發現他還合并了急性肺栓塞,若不及時處理,隨時有生命危險。為了得到更好的??圃\治,陳超越隨即轉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重癥監護病房。
陳超越躺在病床上,雙眼緊閉,眉頭緊鎖,身上插著好幾根管子,默默地忍受著疾病帶來的痛苦。醫生們緊張地忙碌著,各種醫療設備發出急促的警報聲……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沉重的氣氛,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陳超越的病情如此危重?
三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科主任吳峰高度重視陳超越的病情,邀請廣州知名呼吸科專家一并會診。一致認為:“致病因素應該不止一種病毒,結合肺部影像學表現與發病癥狀,需要聯合啟動抗流感病毒治療,同時完善病原微生物篩查。”
檢驗結果證實了吳峰主任和專家的判斷,除了甲流H3N2,患者還存在羅爾斯頓菌感染。
然而,經過積極的肺保護性通氣、經驗性抗感染、抗病毒治療并沒有阻止病情的快速發展。為此,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療團隊多次組織全科進行疑難病例討論,群策群力,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經過積極抗炎、抗凝、增強免疫力等治療以及嚴格、有效、細致的氣道管理,陳超越的病情終于逐步好轉。
12月5日,陳超越拔除了氣管插管……
12月12日,陳超越轉至普通病房進一步診治……
轉至普通病房后,陳超越又經歷了右側胸腔積液、右側氣胸、間質性肺炎等重重生死考驗。但是家人和醫護團隊始終沒有一絲松懈,共同一點一滴的見證著陳超越轉危為安。
12月27日,經過一月余的艱苦鏖戰,陳超越鳳凰涅槃、康復出院。

陳超越(左四)出院后給醫護人員送來致謝的錦旗
三
陪著陳超越夫婦來到當年的便門仔(現在的學背街),我們在惠安醫院紀念墻前佇立。陳超越指著相隔不遠的兩棵百年古榕樹說:我就出生在這兩棵榕樹下的醫院家屬區。
“那個時候,印象中進大門口是一個傳達室,傳達室后面和旁邊有兩三棵木棉樹,有一個水井。從醫院大門進來,是職工食堂和廚房,還有一座鐘樓和會場。然后再往前,左手邊就是傳染科,傳染科的旁邊有一個籃球場,球場的兩邊都有很多的榕樹,那個球場就建在50年代。50年代醫院的書記叫王書記,他是部隊下來的,喜歡打球,而且那個時候醫院有很多年輕人,也需要一個活動的場所,他就修了一個球場……”
陳超越從絮絮叨叨漸漸地平息下來,喃喃自語道:“變化大,太大了,一點舊的東西都沒有了!”

陳超越與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專職副書記楊燕媚交流惠安醫院發展歷史,作為惠州歷史最悠久的醫院,從1927年至今,惠州三院已經走過了近97個年頭,陳超越感嘆醫院變化翻天覆地
是??!從1927年“惠安醫院”的創辦,到共和國成立后“粵東第四人民醫院”的脫胎換骨,再到1958年的“惠州醫院”;從1964年的“惠州市人民醫院”到2009年正式定名的“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東江岸邊的百年木棉樹,見證了她滄海桑田的發展史。 從百年前簡陋的21間診療平房到如今擁有總建筑面積23.3萬平方米;從簡單門診的“惠安醫院”到現在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兩個院區,一個分院,一次性可為患者實際開放床位2100余張。醫院年門急診量190余萬人次,出院量7萬余人次!擁有2位博士生導師,450多位博士、碩士研究生,30位碩士生導師,高級職稱430余人。全院2700名在職員工在醫院黨政領導班子帶領下,不斷創造新成績!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三院擁有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康復醫學科等省、市級重點???0個。被授予全國人文愛心醫院、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成為了廣州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暨南大學、廣東醫科大學等多所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并先后獲批設立了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著力打造了心血管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骨科醫學中心、康復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腎臟泌尿生殖醫學中心、消化醫學中心和眼耳鼻喉口腔醫學中心等享譽粵東地區的特色學科群,并斬獲了國家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國家腦出血外科診療基地等近20項國字號榮譽。以心腦血管病學科群為龍頭、中西醫并重,學科引領、全面開花的大好局面,成為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最為亮麗的風景!
2023年,廣東省2021年度三級綜合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公布,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在位居全省第25名、惠州市第1名。2024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2022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取得優異成績,躋身“國考”A級梯隊!
40多年喲,離開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太久了: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啊!
陳超越夫婦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
四
在現代化的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大廳考究的接待室里,我和陳超越夫婦聊起了家常。
“有一個問題,我一直沒弄明白!”面對陳超越夫婦,我直言不諱:“在陳先生生死之間的抉擇上,你們為什么拒絕轉院到香港或者廣州,而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三院?”“當時我們很糾結,不知道該去哪里。當聽到醫生提出的建議時,我先生頓時激動起來,虛弱卻堅決地說:‘非要轉院的話,我哪里都不去,就去三院!’”葉秀蓮女士接過話題,激動地說:“其實,我當時心情也特別不好,也不知道三院的醫療設備和救治技術究竟如何?但三院是先生出生長大的地方,不管怎么樣,回到三院心里踏實……”
“到三院的頭兩天,很多人問我:陳先生病情這么重,你要不要轉去香港還是廣州?我們看到:從主治醫生到普通的醫生,他們每天都無數次地來到先生的病床邊。護士小姐們只要察覺到先生有絲毫的動靜,就會急忙跑過來問:阿叔,怎么啦……因此,我們對三院的信賴始終沒有動搖,終于堅持到了最后!”葉秀蓮破涕為笑,氣氛輕松了許多。
此時,陳超越啞然失笑起來:“說出來都不好意思。我妹妹在美國也是醫務人員,我太太就把醫生們在這里每天的醫療方案和診治過程、包括用藥情況,都用微信向我妹妹通報……離開祖國40多年了,對于祖國的醫療設備和醫生的診治水平,我們心里沒有一點底,免不了要女兒去咨詢美國同行的意見。結果,妹妹回復:‘如果在美國,你們未必能夠得到如此高水平的救治!更不可能碰到一群視你們為家人的中國親人!’是啊,剛生病進醫院的時候,我是跑步進去的,結果我被抬了出來;我來到三院的時候,是抬著進去的,出院的時候,是跑步出來的……
回到三院,真的給我一種感覺:就是回到家了!感謝中國政府,感謝共產黨!真的,沒有政府的關照,沒有共產黨的關照,我已經不會坐在這里了。是祖國給了我陳超越真真正正的第二次生命!”

葉秀蓮女士(中)特地前來感謝惠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李雪松(左),并感嘆祖國發展變化,稱贊惠州三院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造福一方百姓

臨回國前,陳超越先生和葉秀蓮女士特地前來感謝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肖純(左一),深切贊同“愛院如家,視病人如親人,待同事如家人”的醫院“家”文化理念,并表示將繼續關心支持醫院發展,?;丶铱纯?。
臨回國前,陳超越先生和葉秀蓮女士再次回到惠州三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和道別。
五
冬去春來,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人來人往的廣場旁,滄桑百年的木棉樹又吐露出了嫩綠的新芽。
只見陳超越一個又一個地攔住醫生抑或護士模樣的人問:“你們認不認識張惠樂?”
打聽到了張惠樂還在這里的消息。他們還熱情地給了葉秀蓮關于張惠樂的電話號碼。
葉秀蓮撥通張惠樂的電話時,陳超越對太太葉秀蓮說:“40多年了,張惠樂不一定還記得陳超越,但你說我的乳名‘板板’,他肯定記得!”
葉秀蓮撥通了張惠樂的電話。半晌,葉秀蓮低聲對陳超越說:“張院長身體也不怎么好。”
“可是,我就想見見他!”陳超越咕咕嘟嘟、不無失望地道……
步履蹣跚的張惠樂從家屬區走來,他是從醫院副院長崗位退休在家、陳超越的兒時伙伴。張惠樂一聲“板板”,兩位老人禁不住地相擁,蘊藏在心中的萬語千言盡在老淚縱橫中。
張惠樂(中)與陳超越、葉秀蓮
兩位老人清晰地記得:新病房后面有兩三棵木棉樹,木棉花盛開的時候一片火紅?;涞臅r候,地上厚厚的一片紅紅的落英。于是,他們就去撿木棉花,曬干后再拿到藥房去賣。張惠樂家曬了很多,因為他家兄弟姐妹多,得一大早早早地去撿了木棉花再去上學。
張惠樂見陳超越俯下身子,在古老的木棉樹下四處尋覓著。哈哈大笑道:“板板,別找了!剛過完春節,哪來的木棉花?要到2、3月份,才是木棉花盛開的季節哩。”
陳超越難以為情道:“是啊。木棉花可以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干,曬干了的木棉花有藥用價值,解毒清熱驅寒去濕,用干木棉煮粥或煲湯……”
張惠樂不無感慨地說:“那時,我們一起撿木棉花賣錢,曬干了的木棉花能賣5分錢一斤喲。”
陳超越咕嘟嘟地懟了張惠樂一句:“你可是比我賣得多!”兩位老人相對一視,哈哈大笑。
一旁的夫人葉秀蓮看著陳超越返老還童的那般天真爛漫,忍不住地拼命擦拭著臉頰上幸福的淚花。
張惠樂摟著陳超越,問:“板板,還回來嗎?”
“回!”葉秀蓮搶過話頭:“今年10月就見!2027,三院百年大慶再見!”
作者李華生(右)采訪陳超越
作者:李華生,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廣東省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惠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惠州市報告文學學會會長。
圖片來源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宣傳辦&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編輯 | 宣傳辦 許燕如
責任編輯 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