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白衣天使的無疆大愛 ——記第45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解放軍第302醫院 婦產科護士長王新華 | |||||
|
|||||
|
一位白衣天使的無疆大愛 ——記第45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解放軍第302醫院 婦產科護士長王新華 文/何巍、洪建國
有首歌唱道:“把手給我,聽脈搏對脈搏說,每一個熱切的眼神,都是生命的囑托,用來自天使的呵護,讓枯樹開花了,把今生承諾在辛勞里,苦卻甜蜜著……”這是送給白衣天使的贊歌。 白衣天使,一個多么圣潔的名字啊!在全國最大、全軍唯一的傳染病醫院——解放軍第302醫院,就有這樣一位美麗的白衣天使,她扎根“傳染世界”24年,平時默默無聞,普通的不能再普通,20多年精心護理了5萬多名青少年、嬰幼兒、孕產婦等特殊傳染病患者。關鍵時刻她勇于擔當, 2003年“非典”肆虐,她戰斗在一線;2008年汶川抗震,她深入災區前沿;2009年甲流侵襲,她再次挑起重擔;2011年她作為我軍醫療隊中唯一的護士參加多國協同合作國際救援科目;2013年她參加了菲律賓強臺風災后醫療救助行動;2014年她又作為首批援塞抗埃醫療隊員奔赴西非抗擊埃博拉…… 一粒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機無限。這些年來,王新華勤學苦練,攻堅克難,參與 “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軍隊醫療成果獎。由于業務和執行能力突出,先后2次榮立三等功,被北京市評為“首都十大白衣天使”,被國家衛計委、全國婦聯和總后勤部聯合授予“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被全軍評為“愛軍精武標兵”。她就是第45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解放軍第302醫院婦產科護士長王新華。
她直面生死,勇于擔當盡顯巾幗本色 王新華常說:“作為軍隊護理隊伍中的一員,我感到很幸福。因為軍人這個特殊的身份,使我有機會參與執行了一些特殊任務。” 軍人就得上戰場,軍人就得打勝仗!2013年11月,王新華做完腫瘤切除手術還不到3個月,就主動要求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菲律賓,參加強臺風“海燕”災后醫療救助行動。當時,她的家人不放心,勸她不要去。她卻笑著說:“全切和清掃術解了我的后顧之憂,你們放心吧!”在和平方舟上,沒人看得出她因嚴重暈船三天粒米未進,也沒人知道她曾患有惡性腫瘤。 有一天,醫院船上接診了一位出生僅7天、高熱黃疸的嬰兒,需要立即抽血化驗,可來自綜合醫院的護士們卻不知從哪下手,王新華輕輕將患兒一側下肢屈曲外展,仔細用指尖尋找觸摸,果斷進針,一針見血。菲律賓災區結核患者較多,作為醫院船上唯一的傳染科護士,王新華主動發揮專業特長,為醫院船官兵進行傳染病防治培訓,指導大家做好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期間,王新華共接診護理菲律賓傷病員131人,參與顱腦外傷、腦梗、癲癇大發作等8例重癥傷病員的搶救工作,到災民點巡診患者98人,充分展示了中國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人道主義精神。 每當看到一個個患者重展笑顏時,王新華都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因為她明白:作為軍人,就意味著責任與擔當,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不管前方有多么兇險,都要拼命向前沖。 2014年初,“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短短幾個月就奪去了數千人的生命,防控形勢非常嚴峻。9月,以傳染病防治見長的解放軍第302醫院緊急受命,抽組中國首批援助塞拉利昂醫療隊,執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務。面對這次嚴重、復雜、致死率極高的疫情,王新華很快遞交了請戰書。 到達塞拉利昂后,王新華顧不上休整,立即趕赴中塞友好醫院實地查看。不久前,該院有一位患者死于埃博拉,醫務人員紛紛辭職,醫院被迫關閉,此時已經空無一人。“如何盡快將這所荒廢的綜合醫院改建為留觀和收治埃博拉患者的??漆t院,讓醫護人員在安全的環境下踏實工作?”王新華借鑒抗擊“非典”、防控“甲流”等重大疫情處置的成功經驗,立即投入了工作。他們按照傳染病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要求,劃分出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為患者和醫護人員開辟了專用通道,僅僅用了一個星期,醫院就被改造成了滿足埃博拉收治要求的留觀中心,創造了同類醫療隊的速度和質量之最。落成當天,塞拉利昂總統科羅馬在現場連連稱贊,說“中國醫療隊創造了一個奇跡”。 經過短時間的接觸,王新華發現塞方的工作人員防范意識淡薄,也缺乏傳染病防治知識和技能,而且埃博拉病毒是四級生物危害等級的病原微生物,傳染性極強,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針對這種情況,她牽頭制定出相關制度和防護措施,把200余份埃博拉疫情防控知識制作成宣傳畫和溫馨提示,張貼在醫院和病房的醒目位置。她還首次提出了在埃博拉防護標準操作規程中“脫防護服比穿防護服更關鍵”“由外及內、分層分區脫防護服”的理念。這些做法,得到了WHO和塞國衛生部的肯定,美國CDC、英國、古巴醫療隊及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專家來參觀交流,紛紛向王新華豎起了大拇指,有的還以此為參考對防護措施進行了修訂。此外,王新華和隊友們通過示范教學、分組訓練、錄制視頻、情景模擬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塞方的89名護士、藥師、保潔員、抽血員等工作人員進行了手把手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為塞方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傳染病防護隊伍”。 10月1日,醫療隊正式接診。盡管經過了上百次的防護練習,但真正與埃博拉病毒“零距離”接觸,包括王新華在內的每名隊員心里都很忐忑,但她堅信,防護措施做得越好,感染的概率就越低。為此,她逐個檢查隊員們著裝情況,看口罩是否捂嚴,護目鏡是否戴緊,隔離衣是否穿好,手套、鞋套是否套好、扎緊……當兩輛救護車拉著7名患者飛馳而來時,王新華第一個沖上前去,扶起了蜷縮在車門邊的患者,配戴口罩、測量體溫、安排床位。在發放藥品時,她發現剛剛安排在3號病房的那名患者癱倒在病床邊,嘔吐物和排泄物噴濺了一地,散發出一股惡臭,她毫不猶豫地把患者攙扶到床上,將浸泡過消毒液的治療巾覆蓋在污物表面,一絲不茍地按流程消毒清理現場。一番緊張忙碌后,王新華身上密不透氣的防護服里已滿是汗水。 9歲的雅尤瑪剛剛失去了相依為命的母親,自己又感染了病毒,成為一名“埃博拉孤兒”。喪母的悲痛和病毒的侵襲擊垮了她幼小的身體和脆弱的心靈,生命岌岌可危。“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雅尤瑪成了王新華和隊友們關注的重點,每天查房時,都會給她帶去巧克力、餅干、火腿腸、中國結等小禮物;每次發藥、送水時,王新華都要喂到她嘴里,看她咽下再走。在精心護理下,雅尤瑪一步步走出了失去母愛的心理陰霾,身體也慢慢恢復了健康。有一天,她竟開心地用筆寫下“中國”二字,那時王新華幸福地笑了。 60個日日夜夜,醫療隊收治護理留觀患者274人,確診埃博拉患者145例,排除疑似患者79例,在塞拉利昂所有埃博拉留觀中心中,保持了“日均收治病人最多、住院病人最多”的記錄,王新華和她的護理團隊隊更以兩個中塞醫護人員“零感染”、留觀患觀“零交叉感染”和愛心無國界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南丁格爾的崇高精神。 她臨危不懼,救死扶傷詮釋醫者大愛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每當有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身體柔弱的王新華總以鐵肩擔道義的英雄氣概,沖到防治傳染病疫情的第一線。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302醫院率先打響了北京抗擊“非典”第一槍。當時,王新華正在休假,按說可以不用上班,但她聽說醫院收治患者人數不斷增多、陸續有醫護人員被感染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她撇下年幼的孩子,一頭扎進了險象環生的“非典”病房,護理了北京市第一批輸入性“非典”患者。當身邊15名醫護人員感染了“非典”病毒,她仍然臨危不懼,一絲不茍地堅持為患者洗漱、擦身、喂水、喂飯、清理大小便……與“非典”激戰106個日夜,經她護理的30多位重癥“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最終全部康復出院。 2008年5月,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王新華再次請戰奔赴抗震救災一線。一天下午,醫療隊接到緊急報告:汶川縣綿池鎮克約村有一半以上的兒童腹瀉,村民出現恐慌,有的村民已做好“外逃”的準備。“萬一是菌痢、霍亂,后果不堪設想!”王新華與隊友帶上檢測試劑和藥品,迅速趕到克約村,詢問病情,取樣化驗,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在確診為飲用生水引起的普通腹瀉后,王新華耐心地跟村民解釋,但他們還是半信半疑。為徹底打消大家的疑慮,王新華摘下口罩和手套,把一個重度腹瀉的孩子抱在懷里親了親,笑著說:“你們看,孩子在我懷里,如果真的是傳染病,我會這么做嗎?”面對此情此景,村長走到王新華面前,對大家喊道:“專家的話你們都不信,還能信誰?大家都放心回去吧!”現場安靜了,準備逃離村莊的村民都陸續回了家。接下來,王新華又和隊友們一起,挨家挨戶給患病的孩子們喂藥,向孩子的父母講解衛生防病知識…… 2009年,“甲流”肆虐,在疫情暴發最為嚴重的時候,王新華再次沖到“陣地”最前沿。在“甲流”病房,王新華一呆就是3個月。最終,經她精心護理的20多位“甲流”患者全部康復出院。 2011年3月,王新華奔赴印度尼西亞執行東盟地區論壇救災演練任務,她是我軍醫療隊中唯一的護士。她參演了多國協同合作國際救援科目,與意大利、新加坡、法國和印尼醫療隊進行觀摩交流,切磋護理技術。 巡診時一個氣色不好、骨瘦如柴的印尼孕婦引起了王新華的注意。經過仔細詢問,這個22歲的女孩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已懷孕9個月,而她的丈夫更被艾滋病、結核和丙肝多種疾病感染。即將出生的孩子會不會健康?王新華當即通過演練攜帶的遠程醫療會診系統,請國內專家確定了抗病毒的治療方案和剖宮產手術分娩的建議,她詳細交代了新生兒出生后的注意事項?;颊呒捌浼覍俣挤帕诵模辉俦硎靖兄x。◆◆◆◆◆ 她醫者仁心,待患如親守護生命健康 給護士們分配任務,穿梭于病房之間,給病人測量體溫、抽血檢測、打針輸液,照顧患者極其家人的情緒,對消極、煩躁病人做心理疏導,給危重患者端水送飯、洗衣搓背、端屎端尿……這就是王新華每天的工作,繁瑣而重復,但需要十足的耐心、愛心、細心與責任心。 有一年,小兒肝病科(現為青少年肝病診療與研究中心)接收了一位從安徽農村來的兩歲傳染病患兒趙翔(化名),當時他四肢腫脹化膿,開始腐爛,創口向外流著散發出惡臭的膿血。見到這般情形,王新華的心絞痛著。從此,王新華把小趙翔當作自己的“心頭肉”,她不怕臟累,細心地為小趙翔清洗膿血、喂藥敷藥。在王新華慈母般的護理下,小家伙很快痊愈了??祻统鲈汉?,王新華還和小趙翔“簽署”了一個美麗的“約定”——“娘兒倆”要經常打電話增進感情。就這樣,滿懷愛心的王新華在小兒肝病科10年工作期間成了很多“兒女”的“媽媽”。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她時刻為患者著想,并追求這樣一種理念。“我們不僅要讓傳染病患者遠離‘病毒感染’,更要讓他們深受‘真情感染’。” 這些年來,不管春夏秋冬,無論風霜雨雪,王新華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時進病房;每次走進病房,她臉上總是掛著陽光般的笑容,動作都似慈母般的輕柔和緩。只要一有空閑,她就到各個病房中去轉上一轉,細心地觀察每位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吃、喝、便、睡、玩的細節。不少家長都說:“我們孩子的一冷一熱,王護士最清楚”。 當護士難,當傳染病醫院的護士更難,在這里,要護理各種傳染病患者,難度可想而知!當兒科護士難,而當傳染病兒科的護士更是難上加難。 有的嬰兒血管細,一針扎不進去,父母就心疼得直掉眼淚,有的甚至當場埋怨護士。“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醫護人員素質不過硬,就是對病人生命的褻瀆。”為了盡快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王新華在自己身上練習扎針、體會針感。最終,王新華練就了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尤其是對那些凝血機制差、不能采取股靜脈及頸外靜脈取血的患兒,采用頭皮針在手足淺表靜脈加壓的方法取血標本,從根本上解決了傳染病患兒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這項創新技術成果,至今都未遇到能難倒她的“小困難戶”。 行肝穿術對患者的病因能做出快速明確的診斷,對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配合醫生做肝穿手術,王新華總結出“術前解除患者及家長的思想包袱,做耐心細致的疏導、解釋工作;術中講趣味故事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術后細心觀察、精心護理”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疼痛。手術后,王新華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征,端水、喂飯、接尿,臉上總是掛滿笑容,動作也異常輕柔,使他們輕松愉快地度過術后6小時的臥床期。 2010年,302醫院成立婦產中心(現為婦產科),王新華憑借過硬技術和作風被推舉為婦產中心護士長。她了解到傳染病產婦不能母乳喂養新生兒,承受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打擊。王新華一方面給予產婦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宣教科學喂養,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另一方面采取內服、外敷、手法按摩、物理治療相結合的綜合回奶方法,大大減少了產后乳脹及乳腺炎的發生率。為廣大傳染病產婦減輕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她撰寫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產婦回奶的療效觀察和護理對策》為業界稱道。5年來,有2000多名乙肝產婦在婦產科順利生產,通過孕期健康宣教、母嬰阻斷治療、科學的新生兒護理,97%以上的新生兒成為健康寶寶。 扎根傳染病護理崗位24年,王新華就像“傳染世界的美麗天使”,讓患者擺脫“病毒感染”,卻被她的“真情感染”。正如南丁格爾精神所倡導的,終其一生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盡其所能治病救人,王新華說“我永遠在路上”。(作者系解放軍第302醫院政治部干事)20151013 (責任編輯 蔡國軍)
|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京ICP備16027503號
電話: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環中路59號
郵編: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網絡技術信息中心:北京國鉅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號學院國際大廈907B 郵編:100191 郵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