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路上“騰飛夢”解放軍第307醫院全面建設續寫輝煌巡禮 | |||||
|
|||||
|
創新路上“騰飛夢”
解放軍第307醫院全面建設續寫輝煌巡禮
這是一群救死扶傷,視患者如親人的白衣天使,他們矢志創新,在無影燈下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挽救回來,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
這是一群令人敬佩的白衣戰士,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中,他們百余次沖鋒陷陣,收治急性放射病、放射性局部損傷和中毒患者約3萬例,治愈率90%以上;
這是一支“三防”戰略力量,我國唯一承擔防原、防生、防化醫學臨床救治與研究重大任務的三級甲等綜合醫療機構,為國家“三防”醫學事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被譽為“三防鐵軍”。
……
這就是解放軍第307醫院,一支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衛勤勁旅!
鑄就輝煌史,續寫騰飛夢!
初秋時節,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解放軍第307醫院,一項項成果令人震撼——國內首例胎肝細胞移植、異基因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半相合移植,亞洲首例非清髓性異基因干細胞移植,國際首創“微移植”治療血液病理論,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依托全軍中毒救治中心,開設了我國首個中毒救治科,每年診治急性中毒病人近4000例,收治數、治愈率均居國內前列;開展煙霧病手術4000余例,手術例數世界第一,治愈率90%以上……
“全心全意為軍民健康服務,努力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研究型醫院,這是我們的宗旨和目標。老307人過去創造了無盡的輝煌,新307人正在創造新的歷史?!痹撛涸洪L劉素剛、政委郭治中說,“‘中國夢’‘強軍夢’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落實到307醫院,就是我們的‘騰飛夢’!”
【輝煌歷史篇】
“三防”戰場顯神威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突發地震。307醫院迅速派出人員飛赴震區,加入解放軍救援行列,為救護人民群眾生命書寫新篇章。這只是307人半個多世紀所追求事業中的一個片段。
半個世紀風云,短暫而又漫長。
昔日的京郊野外,如今奇跡般地崛起一座享譽軍內外的醫學殿堂。這一切,都伴隨著開拓者和奉獻者的漫漫征程,一路走到輝煌的今天!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西方霸權主義國家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大規模發展核化生殺傷性武器,為應對這一挑戰,黨中央、毛主席果斷決策,要建立我們自己的三防醫學。軍事醫學科學院在上海應運而生,三防醫學救援隊伍從此誕生。1957年,這支三防力量在北京擴充,組建起國家衛生部同位素醫院。
1958年,軍事醫學科學院移師北京,同位素醫院正式納編,命名為解放軍第307醫院。從此,307人踏上了創建中國三防醫學的豪邁征程!
上世紀60年代,“兩彈一星”工程拉開帷幕。307醫院派出專家,先后33次奔赴西北大漠,舍生忘死、風餐露宿,記錄整理了大批第一手數據,為國家放射醫學防護事業做出開創性貢獻。
白血病曾被視為不治之癥。該院把放射病救治技術用于白血病治療,創建了我國第一個HLA實驗室和無菌病房。從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該院已完成各類造血干細胞移植4000余例,移植成功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如今,該院形成了以軍事醫學特色學科為龍頭的學科群,擁有2個全軍醫學??蒲芯克喝娫煅杉毎芯克⑷姺派洳【戎窝芯克?;擁有5個全軍醫學專科中心:全軍中毒救治中心、全軍腫瘤中心、全軍腦血管病中心、全軍日遺化武毒傷救治中心和全軍采供血中心;擁有國家生物醫學檢測中心免疫學實驗室,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全軍核化損傷重點實驗室,全軍再生醫學與干細胞研究重點實驗室和全軍血液安全與保障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和軍隊重點實驗室。其中,國家藥物臨床研究試驗機構的建設達到GCP標準,機構抗輻射藥和抗毒藥的臨床試驗為國內唯一開展單位。2012年5月,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標志著該項工作與國際接軌。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中,307醫院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963年,安徽一村民誤撿回一枚放射源,造成全家5人重度損傷。該院在國內率先采用國際先進的骨髓移植方法,創造了放射病救治的奇跡,被評為全國重大科技成果!
2003年,“非典”疫情突襲北京。該院臨危受命,組成醫療分隊第一時間趕赴小湯山醫院,出色完成了救治任務。
同年8月,齊齊哈爾發生日軍遺留化學武器泄露事件,造成43人中毒。該院派專家飛赴現場指導救治,挽回了傷者生命。
2006年9月以來,該院參與承擔并出色完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國慶60周年閱兵、廣州亞運會、上海APEC會議、博鰲亞洲論壇、黨的十八大反恐應急備勤等國家和軍隊重大活動“三防”醫學保障任務。同時,承擔并出色完成多次急性放射病人的救治、化學毒物中毒病人的救治,參加了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抗震救災等國家和軍隊重大災害與突發事件的醫學救援任務。
……
如今,該院已成為我國唯一一所承擔防原、防生、防化臨床救治和國家反恐醫學救治任務的醫院,成為國家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中心第三臨床部、國家疾病控制中心臨床醫院、國家和北京市反恐醫學救援基地?!簟簟簟簟?/DIV>
【醫療創新篇】
高超醫技救患者于沉疴
“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一定盡力讓她醒過來!”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全軍腦血管病中心主任段煉看著女孩的母親堅定地說。這是5年前發生在該院急診室的一幕。
這個女孩因煙霧病導致腦出血昏迷不醒,被緊急送到省會的大醫院,當地醫生判定無力回天??膳⒌膵寢尣桓市模B夜租車,抱著孩子趕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某著名醫院。在這家醫院住了一個月后,孩子又被斷定無力回天。
就在希望之火即將熄滅之際,孩子的母親聽說解放軍第307醫院開展煙霧病手術獨樹一幟。她抱著最后一絲希望,連夜趕到這里掛了急診。段煉仔細觀察了女孩的體征,發現她的眼睛還能動,說明還沒有腦死亡。他決定把孩子收下來,竭盡全力去挽救她的生命。
經過妥善治療,三天后,奇跡發生了,昏迷一個多月的女孩睜開了眼睛;一周后,她已經可以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開始流出眼淚;一個月后,她可以自主下地活動……出院后,女孩回到了學校,如今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
這是該院創造的又一個生命奇跡!
信心源于高超的醫技。近年來,該院神經外科在段煉的帶領下,開展煙霧病手術例數世界第一,治愈率高達90%以上。2012年,由他領銜完成的“國人煙霧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
在這里,“生死考驗”每天都會看到,高超的醫技讓身陷沉疴的患者獲得重生的希望!
中毒救治是醫院的一大特色。目前每年診治來自全國各地的急性中毒病人近4000余例,收治數、治愈率均居國內前列。深圳危險品倉庫爆炸、江西贛州200多人豬油中毒、北京懷柔200多人食物中毒……近百起重大群體中毒事件中,該院都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和臨床救治。同時,該院在全軍中毒救治中心的強大優勢基礎上,成立了國內首個中毒救治臨床學科。
腫瘤診治是醫院的一大優勢。目前已形成7個三級學科、10個病區的完整治療體系。收治的腫瘤病種由過去的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擴大到顱腦、泌尿、婦科腫瘤等20多種,年收治腫瘤患者近3萬人次,為無數患者帶來生命的福音。
同位素碘131治療甲亢是該院的傳統優勢,該院成立后收治的第一批病人就是甲亢患者。目前,該院已建成一流的同位素治療病房,各類甲亢、甲亢性心臟病的綜合診治能力國內領先。
……
高超醫技創造的生命奇跡正在不斷延續,而307人又瞄準新的目標!
當前,癌癥治療往往過于強調殺傷腫瘤、缺乏有效預防復發和轉移,以及依存病人自身抗腫瘤機制長期控制腫瘤進展的措施,即不重視腫瘤免疫的作用,而這恰恰是腫瘤有效治療的基礎。作為該院全軍腫瘤中心唯一的專業研究室和醫院重要轉化醫學平臺,腫瘤研究室在主任劉兵的帶領下,推出了“免疫健康”的癌癥免疫防治新思路。
8月初,該院免疫健康中心掛牌成立。這個中心利用原創的“選擇性定向免疫調理”和“免疫重塑”免疫治療技術,在大眾中聚焦癌癥危險人群,實現癌癥的主動免疫預防;在醫院聚焦腫瘤患者,有效預防腫瘤復發和轉移,并配合治療提高療效,為國家癌癥防治推出一條新路。
研究創新攀登醫學高峰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永動機,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半個多世紀以來,307人深諳這一點。
1979年6月,該院組建了全軍第一個HLA專業實驗室,建有HLA標準細胞庫,建立了移植配型和強直性脊柱炎HLA—B27檢測技術平臺,在開展類風濕性關節炎基因疫苗研制、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與防治策略等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該院免疫室主任、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實驗室主任奚永志將HLA的研究用于放射病造血干細胞移植配型,在國內首先為CD34+造血干細胞和臍血干細胞移植選擇最佳供體,自1980年至今,已進行11000多例供-受體HLA配型。200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獲得我國首個國際基因發明專利,實現了我國在國際基因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
如今,奚永志主持的這個實驗室,不僅是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從事HLA結構與功能研究的單位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通過國家科技部“認證、認可”的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HLA專業實驗室,在HLA分子結構與功能、HLA移植免疫、HLA與疾病相關性的研究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同時該實驗室在移植、免疫性疾病等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對移植免疫、造血細胞生物學、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耐受及腫瘤的分子導向殺傷等多領域進行了有益地探索。
同樣的創新奇跡在該院不斷上演——
全軍放射病研究所治療各類放射病、非清髓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達國際先進水平,已成為我國輻射損傷救治的重要基地。國內首例胎肝細胞移植、異基因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HLA半相合移植,亞洲首例非清髓性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國際首創“微移植”治療血液病理論,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國內外引起轟動。
全軍造血干細胞研究所擁有百級層流病房52間,是亞洲最大的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實體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達國內領先水平,已完成血液病等各類移植治療4000余例,居全國第一。
全軍中毒救治中心年收治中毒患者近4000例,并建立6000余種化學品中毒診斷治療數據庫,開展網絡技術咨詢與檢索,救治成功率達國內領先水平。
全軍腫瘤中心年收治惡性腫瘤病人3萬例次,重點開展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消化道腫瘤和腦膠質瘤的臨床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綜合治療體系和方法,尤其在乳腺癌的綜合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近年來,該院共發表學術論文1200余篇,其中統計源論文占論文總數的80%,單篇SCI論文影響因子高達25,1篇論文被評為200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兩篇論文入選F1000“全球最具科學價值的生物和醫學論文”,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
【人才發展篇】
求賢若渴助力“騰飛夢”
6月20日,307醫院科室主任、護士長換屆競聘工作結束,100多位新聘和續聘的科室主任、護士長走上了科室主任的崗位。7月23日,該院科室副主任和護士長換屆聘任工作也落下了帷幕。至此,該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科室負責人換屆工作圓滿結束。
歷史上,該院老一代專家群星璀璨:放射病專家葉根耀、血液及放射病專家蔣本榮、全軍骨髓移植奠基人曹履先、病理學專家李國民、核醫學專家邢家騮、防化醫學專家黃韶清、免疫學專家孔繁華……如今,該院高層次人才厚積薄發,涌現出以乳腺內科專家宋三泰、血液病專家艾輝勝、免疫學專家奚永志、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陳虎為代表的一批領軍人才,同時以神經外科專家段煉、乳腺腫瘤治療專家江澤飛、消化腫瘤專家徐建明、干細胞與腫瘤學專家劉兵為代表的中青年專家成為新的拔尖人才。
然而,這些專家大多集中于傳統優勢學科,其他學科雖然整體實力并不算差,但缺少能夠帶領科室繼續前行,引領前沿的優秀人才。同時,學科帶頭人的年齡趨于老化,梯隊面臨斷檔。
對此,該院院長劉素剛說:“307醫院優勢很優、特色很特,但其他學科發展卻稍微滯后,這對醫院展開綜合救治很不利。學科是醫院發展的基礎,而優秀的人才團隊是學科發展的根基。延續前輩們創造的輝煌,就必須以大無畏的精神打造新的學科和人才團隊。”
有了這樣的共識,這次科室主任換屆面向全國、全軍進行了公開競聘,最終有7名院外人員獲得了聘任。
新任消化內科主任劉巖只有33歲,曾是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消化內科的骨干,是長海醫院歷史上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我國消化內科界的后起之秀。為了能把他“挖”過來,政委郭治中、醫務部主任李彥博帶隊專程前往上海,和二醫大以及長海醫院領導進行溝通,幫劉巖做解釋。307領導這種不辭辛勞、求賢若渴的舉動,讓劉巖看在眼里,感動不已。二醫大和長海醫院的領導也深受感動,劉巖的調動順利進行。
這樣的情形在這次聘任工作中不斷上演,院長和政委帶隊連續出差,讓需要的人才能順利進入該院。為順利“挖”來濟南軍區某醫院病理專家,該院黨委班子全體出動,3次前往濟南……
有了這樣的情懷,該院的人才建設怎么不邁上新臺階?
記者得知,為加快研究型人才建設步伐,該院專門制定下發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的意見》和《醫院研究型學科與研究型人才建設管理實施辦法》,以建設一支臨床科學家隊伍、一支學科帶頭人隊伍和一支后備人才隊伍,為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醫院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同時,該院由院常委牽頭,分別承擔了“細化臨床科學家和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深化研究型人才建設”“強化‘三防’醫學救援隊伍建設”等任務。
在此基礎上,該院每年投入100萬元優青留學基金,遴選5—10名后備人才由醫院資助帶薪、帶獎金出國深造,建立醫院40歲以下后備人才庫,以實現院士后備人選、總后科技金星、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首席科學家和國家杰青基金獲得者“五個零”的突破。
如今,該院博碩士研究生已占主系列人員的75%,科室正副主任平均年齡降至41.3歲,2人先后獲“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和“首都健康衛士”稱號,1人獲中國醫師獎,1人獲全國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1人獲全國巾幗建功英雄,1人獲中國醫院優秀院長,1人獲全軍優秀黨委書記,有全國二級學會主任委員1人、副主委4人,全軍醫學專委會副主委9人。一支實力雄厚、年富力強的人才方陣正在崛起!◆◆◆◆◆
【全面建設篇】
打造核心文化軟實力
2012年9月28日,伴著熱烈的掌聲,“輝煌與騰飛”建院55周年聯歡會在該院天使藝術團表演的《騰飛三〇七》歌舞中拉開序幕,整場晚會融入了舞蹈、歌伴舞、獨唱、詩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他們表演的《為三〇七喝彩》、舞蹈《三防鐵軍》和音詩畫《豐碑》,展現了307人的精神風貌,贊頌了醫院的發展成就,表達了對明天的祝福!
兩個月后,307醫院“三個中心”(新聞宣傳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和體育健身中心,即三〇七之聲、天使藝術團、博士體工隊)成立,集中體現了該院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307人認為,文化軟實力是推動醫院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撐和強大動力。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是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總后黨委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軍事文化、后勤文化戰略的具體體現,是對實現醫教研硬實力和文化建設軟實力的深度融合,是“文化強院”戰略的重大舉措,是打造“和諧三〇七、幸福三〇七、騰飛三〇七、品牌三〇七”的重要抓手。
去年下半年,該院啟動了文化建設系列工程,對院報進行了擴版,并創作了院歌、院徽。同時,該院政委郭治中帶隊去天津地區軍事院所參觀見學,吸收其他院所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長處優點。最終,該院黨委決定緊緊圍繞完成多樣化衛勤保障任務和以醫療為中心的各項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努力建設有時代特征、軍隊特色、行業特點、醫院特質的醫院文化,為增強凝聚力、戰斗力、保障力,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研究型醫院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在此基礎上,該院組織開展了十大歷史事件、十大特色學科、十大醫療成果、十大典型人物、十大醫療專家、十大護理標兵“六個十”系列評選活動。這是建院以來的首次評選,對醫院建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評選過程變成全院人員總結經驗、傳承歷史的過程,變成學習先進、弘揚正氣的過程,變成敦行勵志、開拓創新的過程,變成開辟未來、推進發展的過程。
同時,該院組織全院人員,集思廣益,形成了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表述準確、易識易記的核心文化內容。主要是:“全心全意為軍民健康服務”的建院宗旨,“為國為軍為戰,愛黨愛民愛兵”的醫院精神,“姓軍、為戰、創新、發展”的醫院院訓,“精誠服務,精湛醫術,精細管理,精美形象”的醫院院風,“開放辦院,依法治院,文化興院,特色強院”的建院理念,“質量取勝,內涵發展,兩型并舉,軍民融合”的建院模式。
“這些年總結形成的醫院核心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彌足珍貴的傳家寶,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任何時候都是我們的創業之根、力量之源、興院之本、發展之魂。”該院政委郭治中說。
為軍民健康保駕護航
“謝謝你們讓我重生!”4月15日上午10時,307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科,與死神苦苦抗爭510多個日夜的河南省鄧州市農家婦女吳英手捧出醫院證明,面對軍地各界前來送行的人們深深鞠躬,泣不成聲。
2011年冬,吳英在分娩后第3天,被當地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然而,昂貴的醫療費用讓這個農村家庭舉步維艱。在鄧州市委市政府和“編外雷鋒團”的支持和幫助下,吳英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偤笄诓啃l生部首長獲悉此事后,當即幫助協調醫院,最終促成了吳英進京接受治療一事。
2012年10月31日,該院政委郭治中親自帶隊到北京西站迎接。來到該院后,院黨委組織醫療團隊制定了縝密細致的治療方案。醫院專家反復會診、不斷修改醫治方案。3月6日,吳英的骨髓移植手術成功實施。
吳英的經歷只是該院“全心全意為軍民健康服務”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該院“姓軍不忘為民”,對地方患者按照“寧可自己麻煩,不讓患者為難”“一切從患者利益著想”的服務理念,合理規劃并安排診療流程及設施。
該院還積極開展對地方醫院的醫療技術幫帶工作,先后對口支援寧夏同心縣人民醫院、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人民醫院等醫院,與全國9個省份、33所醫院建立技術幫帶關系。同時開展了“老區行”“邊疆行”“高原行”活動,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送健康、送溫暖,年均補貼軍人醫療費3600萬元。
為部隊服務是軍隊醫院的根本。該院著眼建設一支高素質新型衛勤人才隊伍,把保障“能打仗、打勝仗”作為最高目標,把部隊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把官兵健康作為最高追求。該院大力強化為軍醫療保障監督機制,加大實戰性課題研究,落實部隊傷病員救治經費補貼,設置軍人專用診區,建立救治綠色通道,對部隊病人實行掛號、就診、檢查、取藥、住院、手術“六優先”,實施零待床、零待診、零審批、零自費、零投訴“五零措施”,把為部隊服務質量與醫生晉職晉級掛鉤,確保部隊患者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自2005年9月,該院根據軍委、總后命令整體搬遷后,院址面積擴大3倍,建筑面積擴大7倍,病人來源明顯增多。從2008年到2013年短短5年間,日均門診量快速增長4倍,住院、收容量增長6倍,床位周轉次數增長1倍,住院手術增長6倍以上……然而,該院的藥費比卻從59.2%下降到43.5%,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從45.6%下降至38.67%,平均住院日縮短9天……院長劉素剛更是獲得2012年“中國十佳醫療質量管理標桿人物”大獎,并榮獲中國醫院優秀院長稱號。
這體現的正是該院全面建設、全面發展、全面過硬!
離開該院前,記者專程看了該院營區建設規劃沙盤。從2013年到2020年,該院將著眼“能打仗、打勝仗”醫療急需,建成防生病房大樓、三防醫技大樓、內科大樓擴建三大工程,美麗307躍然呈現!我們相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307人必將枕戈待旦,向著世界醫學高峰再次沖鋒。(2013/10/08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張強 通訊員 劉巖 張少飛 吳奕彤 )20131009
(責任編輯 蔡國軍)
|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京ICP備16027503號
電話: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環中路59號
郵編: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網絡技術信息中心:北京國鉅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號學院國際大廈907B 郵編:100191 郵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