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軍醫與“玉樹寶寶”的故事——記濟南軍區第153醫院婦產科主任張紅娟(上) | |||||
|
|||||
|
女軍醫與“玉樹寶寶”的故事
——記濟南軍區第153醫院婦產科主任張紅娟(上)
5月的鄭州,市花月季把城市裝點成花的海洋。在這個美好的時節,濟南軍區第153中心醫院迎來4名特殊的藏族“小客人”,他們是專程來看望“漢族媽媽”——婦產科主任張紅娟的。
“媽媽”,當這個世上最親切的稱呼異口同聲從身穿藏袍的小孩子口中喊出時,張紅娟喜極而泣。在2010年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中,張紅娟共接生了73個“玉樹寶寶”。之后,她一直牽掛著這些孩子,每年堅持去玉樹回訪,與“玉樹寶寶”及他們的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每接生一個新生命,就是給災區群眾帶去一份新希望”
2010年4月,青海玉樹發生強震。張紅娟主動請戰,隨濟南軍區第153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在玉樹的日子里,張紅娟最快樂的時刻,就是聽到新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
“把手放下來,這樣會好受點。”張紅娟獨自守在野戰方艙醫院的產房里,為21歲的產婦達珍守產程。此時的玉樹,室外氣溫降到零下10多攝氏度。張紅娟擔心達珍凍著,不時幫她壓一壓被角,每隔20多分鐘就要聽一下胎心。連續3天加起來睡了不到10個小時,為了防止自己睡著,張紅娟在手機上設定了10個鬧鐘。早上6點多,產房里終于傳出一陣啼哭聲,一個7斤多重的男孩順利出生,張紅娟這才放心去休息一會兒。
“每接生一個新生命,就是給災區群眾帶去一份新希望。”張紅娟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她以頑強的毅力做好每一臺手術,救治好每一個病人。
2010年4月24日凌晨3點,接生完兩個孩子,張紅娟回到帳篷,身子骨像散了架一樣,剛躺下又接到急診電話。她不顧勞累,急忙爬起來,趕往方艙醫院。
來的孕產婦叫尕群,38歲,先前懷過3個孩子都因難產夭折。面對挑戰,張紅娟的疲倦一下子被趕跑了,她急忙給尕群檢查身體,發現胎位不正,胎心微弱,臍帶繞頸2周。
“必須立即做剖腹產手術。”張紅娟吩咐護士做準備。不到20分鐘,嬰兒取出來了,但口腔里滿是胎糞,沒有呼吸,情急之下,張紅娟立即口對口實施人工呼吸。一旁的護士崔新苗急得大喊道:“張軍醫,這里是傳染病高發區,你不要命啦。”孩子“哇”的一聲啼哭起來,大家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了,而張紅娟卻暈倒在手術艙里。
在玉樹奮戰62天,張紅娟至少有50天待在門診、產房和手術室里。她接診的病人個個滿意,手術27例無一感染,接生73名孩子全部存活。
一條特殊的“尋親廣告”,傳遍三江源頭的草原
“方艙醫院出生孩子的家長們,我是當年給你們接生的軍醫張紅娟,我很想找到你們……”2013年4月19日,青海玉樹電視臺用漢藏兩種語言播發了一條特殊的“尋親廣告”,在美麗的三江源頭、遼闊的巴塘草原引起關注。
“尋親廣告”效果出人意料,不到3天,張紅娟就接到11個藏族家庭的“認親”電話。
在張紅娟保存的照片里,有一張取名為“淚別玉樹”的照片格外引人關注。這張照片記錄了她和戰友們臨撤離玉樹時與藏族同胞依依惜別的場景。“聽說張紅娟要走了,藏族群眾紛紛趕來為她送行,敬獻哈達。”戰友游繼武說,“張紅娟收到的哈達至少有上百條。”
玉樹抗震救災雖然結束了,但第153醫院和玉樹州人民醫院簽訂了長期幫扶協議,張紅娟等醫護人員每年都堅持回訪玉樹,幫助救治更多的病痛患者。3年多來,張紅娟3次回訪,累計行程1.6萬余公里,走訪了33名“玉樹寶寶”家庭。目前,她又在計劃著第4次回訪……
文青占斗是個難產兒,他父親特地為他起了這個富有深意的名字:文青是幸運的意思,占代表解放軍戰士,斗意味著奮斗。父親希望孩子記住,自己是個幸運兒,不能忘記是親人解放軍救了他,要努力奮斗,回報黨和軍隊的恩情。
◆◆◆◆◆
“看到孩子們健康成長比什么都高興”
這些年,張紅娟一直牽掛著她親手接生的“玉樹寶寶”。天冷了,她會牽掛著“玉樹寶寶”有沒有穿暖;每接生一個新生命,她總會想起在玉樹接生時的情景。每當思念涌上心頭,張紅娟就不斷地給孩子家長們打電話、發短信
“玉樹寶寶”求永桑周,是讓張紅娟打電話次數最多的孩子之一。因為早產,求永桑周出生時不到5斤,體質較弱。張紅娟一直不放心,經常打電話給小桑周媽媽,傳授護理和育兒知識。
2012年玉樹地震兩周年之際,張紅娟隨醫院醫療隊回訪玉樹,當她見到身體瘦弱、營養不良的小桑周時,心疼得直掉眼淚。經小桑周母親同意,張紅娟把小桑周帶回鄭州精心調養。小桑周父母十分感激,讓兒子正式認張紅娟為“漢族媽媽”。
為了更好地與“玉樹寶寶”及家人交流,張紅娟買來書和音像制品,自學常用藏語,現在已能與他們簡單溝通。
張紅娟對“玉樹寶寶”的付出,讓玉樹州當地政府和醫療機構深受感動,他們積極配合她的愛心行動。在玉樹州人民醫院,有一個專門存放“玉樹寶寶”檔案的資料柜,這是玉樹州人民醫院應張紅娟的請求,特地為孩子們建立的健康檔案,定期通知他們到醫院體檢,觀察他們成長發育和健康指標。
“孩子們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最高興的事。”只要談到“玉樹寶寶”,張紅娟總有說不完的話。這些年,張紅娟打過的電話不下上千個,她的藏族兒女們都聽到過“媽媽”悅耳動聽的聲音。每次張紅娟回訪玉樹,這些“玉樹寶寶”都對她格外親,讓她抱起來親個不夠。( 2014/06/05 來源:《 光明日報 》記者 陳勁松 特約記者 魏 國 通訊員 李文龍)20140605
短評
心系民族團結的典范
民族團結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體現,也極大地影響著綜合國力。因此,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團結工作事關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張紅娟是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她無愧為踐行群眾路線維護民族團結的模范軍醫。
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聯系在一起。維護民族團結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小處著手,從點滴做起。濟南軍區第153醫院婦產科主任張紅娟,在災難面前,在日常生活中,在平凡崗位上,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先進典型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桿,是一面高高飄揚的精神旗幟。我們向張紅娟學習,就是要體會她平凡而偉大、質樸而崇高的精神;就要像她一樣,心系民族團結,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從一個個尋常的舉動做起,為促進民族團結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 蔡國軍)
|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京ICP備16027503號
電話: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環中路59號
郵編: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網絡技術信息中心:北京國鉅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號學院國際大廈907B 郵編:100191 郵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