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爾曼·白求恩年表 | |||||
|
|||||
|
諾爾曼·白求恩年表
1890年5月5日
誕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白求恩家族于十八世紀從蘇格蘭移居加拿大。白求恩的祖父亨利·諾爾曼·白求恩是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三一醫學院的創辦人之一,有名的外科醫生,愛好美術和文學。父親馬爾科姆·尼科爾森·白求恩,是長老會的牧師。母親伊麗莎白·安·古德溫,婚前在夏威夷當過傳教士。
1907年
畢業于安大略省歐文桑德城的??茖W校。中學時期的白求恩,假期曾在加拿大輪船運輸公司的客船上當過侍者。畢業后,去蘇必利爾湖的阿爾戈馬區當伐木工人約一年。
1909年1—7月
在多倫多市以北數公里外的埃奇利村任小學教員。
1909年秋—1911年
在多倫多大學學醫,專致于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
1911年9月—1912年
春在蘇必利爾湖以北的邊疆學院任教。白天在叢林里伐木,晚上為移民工人上英語和文化知識課。
1912年春
去美國密執安州、明尼蘇達州等地,不久回加拿大溫尼伯任《溫尼伯論壇報》記者。
1912年9月
重入多倫多大學學醫。
1914年9月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在魁北克省的瓦爾卡蒂亞應征入伍,在加拿大第二戰地醫療救護團服役。
1915年2月
在英國受短期訓練,前往法國前線任擔架兵。
1915年4月29日
在比利時西北部的第二次伊普雷戰斗中,左腿負傷。兩天后,回英國劍橋某醫院治傷。
三個月后傷愈,在英國肖恩克利夫服役三月余。
1915年11月5日
退役回加拿大。再入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速成班就讀。
1916年12月
由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畢業,得學士學位。
1917年2—4月
在安大略省斯特拉特福城行醫。◆◆◆◆◆
1917年
春末參加英國皇家海軍,任倫敦查塔姆醫院上尉軍醫,繼在“飛馬號”軍艦上擔任醫職。
1919年2月9日
退伍。入倫敦大奧蒙街兒童醫院實習。1919年秋返加拿大安大略省斯特拉特福、英格索爾等地行醫。
1920年2月
入加拿大空軍,任上尉軍醫,曾專事研究產生飛行眩暈的原因。
1920年10月23日
退伍去倫敦,入西倫敦醫院實習。是秋,結識弗朗西絲·坎貝爾·彭尼小姐。
1921年10月后
赴愛丁堡皇家醫院,準備參加皇家外科醫學會考試。
1922年2月3日
錄取為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返任西倫敦醫院外科醫師。任內,曾在米德爾塞克斯醫院的醫科學校研究骨骼解剖四百二十學時。
1925年8月13日
與弗朗西絲結婚,即去英國海峽群島度蜜月。繼赴瑞士、意大利、法國、奧地利、德國旅行六個月,在各國觀摩了歐洲外科名醫的示范手術。
1924年初
返加拿大。在安大略省斯特拉特福和魁北克省的魯安小住,其間曾去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城梅奧診所進修神經外科。
1924年秋
遷居美國密執安州底特律市。
1924年12月初
在底市開業行醫,一個月后出任哈珀醫院門診部外科助理醫師,并在底特律藥物和外科學院兼授處方學。
1926年夏
患肺結核。
1926年10月1日去加拿大格雷文赫斯特的卡利多療養院治療。
1926年12月16日
轉入美國紐約州薩蘭納克湖畔阿迪龍達克山的特魯多療養院。
1927年2月底—初夏
返底特律行醫,后因病情惡化,回特魯多療養院。
1927年10月
與弗朗西絲離婚。◆◆◆◆◆
1927年10月27日
在他本人要求下,試用含有一定危險性的人工氣胸療法。
1927年12月10日
痊愈出院。
1928年1月
去美國紐約州雷溪州立早期結核病醫院進修生物化學和細菌學,并致力于研究肺結核感染。
1928年4月
返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出任維多利亞皇家醫院外科主任、北美著名外科醫師愛德華·阿奇博爾德大夫的第一助理。
1929年11月
與弗朗西絲復婚。
1930年3月20日
任維多利亞皇家醫院外科門診助理醫師。數天后兼任圣·安娜貝萊佛軍醫院退伍軍人分院肺結核顧問。
1931年秋—1932年2月
赴美國西南部短期講學和研究,間作手術示范。2月返加拿大。
1932年3月
應聘去美國底特律市赫曼·基弗醫院臨時主持胸外科部,兼任密執安州戰溪的美國退伍軍人醫院和諾斯維爾療養院肺科醫師。同年當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非正式會員。
1932年秋
從維多利亞皇家醫院離職。
自1928年初在蒙特利爾市擔任醫職以來,研制和革新了白求恩氏人工氣胸器械、白求恩氏肋骨剪等三十多種外科器械,多次在蒙市內外科學會集會上作病例報告,在加、美醫學刊物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并應聘在麥吉爾大學兼課。業余兼事美術和文藝創作。
1933年1月
就任蒙特利爾市北卡第維爾新成立的圣心醫院胸外科主任。
在職期間,兼任圣·阿加莎的勞倫斯皇家結核病療養院和綜合婦科醫院顧問,應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曾赴魁北克省拉瓦爾醫院作手術示范,去魁北克省舍布魯克城等地會診。
1933年3月30日
與弗朗西絲第二次離婚。
1934年
在蒙特利爾市加拿大進步協會發表講演,主張由政府資助結核病防治工作,并在蒙市郊區自設門診室,每周六下午為貧困患者免費治療。
◆◆◆◆◆
1935年
當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正式會員和該學會五人理事會理事。同年在蒙特利爾美術館舉辦的春季畫展上展出他的油畫《手術室之夜》。
1935年8月
去蘇聯列寧格勒參加8月9—16日舉行的國際生理學大會。在蘇聯參觀訪問三周余,會見了巴甫洛夫,參觀了醫院、療養院,研究了蘇聯防治肺結核的措施,印象極深。自蘇聯返加后,漸與加拿大共產黨接近,開始參加魁北克省共產黨組織的報告會和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的活動。
1935年10月20日
在蒙特利爾市“蘇聯之友”協會舉辦的集會上發表訪蘇觀感,盛贊蘇聯的醫療制度。
1935年11月
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5年秋發起成立蒙特利爾人民保健會,任會長。該會主要宗旨為改善人民醫療衛生條件,參加者有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百余人。
1936年2月
赴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城參加美國中南部醫學大會,宣讀有關麻醉術的論文,并大力宣傳社會化醫療。
1936年3月20日
當選為蒙特利爾內外科學會非正式會員。
1936年4月17日
在蒙特利爾內外科學會舉辦的討論月會上發表題為《從醫療事業中清除私利》的講演,抨擊加拿大資本主義制度,主張實行社會化醫療制度。
1936年5月
赴美國參加美國胸外科學會年會,提出根據他本人和醫界其他臨床經驗寫成的《胸外科手術和診斷錯誤一千例》報告。6月返蒙特利爾。
1936年7—8月
安大略省議會選舉前夕,向候選人、魁北克省總督及醫學界、宗教界發表蒙特利爾人民保健會宣言,附有他7月27日簽署的序信,批評了當時的醫療制度,建議實行社會化醫療。
8月10日
發出第二版宣言。
1936年夏末
資助創辦蒙特利爾兒童美術學校,校址設于他的住宅。
1936年10月下旬
辭去圣心醫院和其他地方的職務,準備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斗爭。
1936年10月24日
從魁北克市乘“不列顛女皇號”輪去西班牙。
1936年11月5日
抵西班牙馬德里?!簟簟簟簟?/DIV>
1936年11月21日
赴巴黎、倫敦采購成立輸血站所需器械。
1936年12月12日
返抵馬德里。數日后,西班牙加拿大輸血服務站宣告成立。
1936年12月下旬
為馬德里附近六十多家醫院提供血液。
12月23日
在前線首次為傷員輸血成功。
1937年1月2日
應EAQ廣播電臺之請,向北美作《戰火紛飛中寧靜的馬德里》廣播講話。
1937年2月初
離馬德里去巴塞羅那。
1937年2月10日
自巴塞羅那抵阿爾梅里亞前線。隨去馬拉加,途中幫助運送撤退的難民。不久,折返馬德里。
1937年5月上旬
赴馬德里附近瓜達拉加拉前線醫院輸血。至4月份,輸血站已能為西班牙各戰線提供血液。
1937年5月18日
離馬德里返加拿大,為民主西班牙募集援款,途經紐約。
1937年6月14日
抵多倫多,受到數百人歡迎。當天,在安大略省議會大廈前草坪上向五千多群眾發表講演。
兩天后在一千人的歡迎中抵蒙特利爾。
當晚,在皇山競技場向八千多群眾發表講演,當場募得援款二千美元。
1937年7月初—9月底
在加拿大和美國巡回講演,足跡遍及魁北克、不列顛哥倫比亞、溫尼伯、溫哥華、加利福尼亞、芝加哥、馬里塔等地。至7月的第三周已募得援款四千五百美元,截止9月底,聽眾達三萬人。
7月,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薩斯卡通城講演時指出:“章魚狀的壟斷資本主義已四處伸出觸手,日本侵略中國即是一例?!?/DIV>
8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薩蒙灣表示愿赴中國支援抗日戰爭。
1937年10月
去美國與援華委員會、和平民主同盟商談并籌備援華問題,以該兩組織捐贈款項購買醫療用品。
1938年1月1日
離紐約返加拿大。◆◆◆◆◆
1938年1月8日
率加美醫療隊自溫哥華啟程,乘“亞洲女皇號”輪取道香港赴中國。1938年1月下旬抵香港。三日后,乘飛機去武漢。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同志在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會見白求恩。
1938年2月22日
乘火車離武漢去延安。經鄭州、潼關、風陵渡,于2月26日到達山西省臨汾,途中遭遇敵機轟炸。
1938年2月28日—3月3日
換乘騾車,渡汾河,經絳州,到達山西省河津縣,途中又遇敵機轟炸。1938年3月中旬抵西安。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同志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會見白求恩。
1938年3月下旬
乘卡車去延安。1938年3月底到達延安。
1938年4月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會見白求恩。在延安期間,視察中央醫院診治傷員,為抗日軍政大學、延安工學院、東北干部訓練團學員作了報告。
1938年5月1日
離延安赴晉察冀軍區。1938年6月初到達嵐縣,一二○師師長賀龍同志會見白求恩。
1938年6月17日
抵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山西省五臺縣金剛庫村,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熱情歡迎。聶榮臻司令員聘請白求恩為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次日即去軍區后方醫院工作,和協助他工作的加拿大理查德·布朗大夫在第一周內檢查五百二十名傷員,又連續四周為一百四十七名傷員作手術。
1938年8月
正式出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并倡議在山西五臺縣松巖口村的一所大廟里創建“模范醫院”。為此,邊區軍民開展了“五星期運動”。
1938年9月15日
模范醫院落成。在開幕典禮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演。
1938年9月下旬
日軍向五臺山根據地進攻,隨軍區司令部轉移至河北省平山縣蛟潭莊。工作月余,為六十多名傷員作了手術,并率醫療隊參加洪子店戰地醫療。
1938年11月下旬
參加三五九旅廣靈一靈邱公路伏擊戰戰地救護,手術室設在離前線數里的黑寺小廟,連續工作四十小時,作手術七十一次,手術后三分之一的傷員情況良好。
1938年12月
在靈邱縣楊家莊后方醫院為一股骨折重傷員輸血三百毫升,并倡議組織了“群眾志愿輸血隊”。下旬,創辦“特種外科醫院”,并提出民主管理醫院的組織法。
◆◆◆◆◆
1939年1月3日
培訓醫務人員的“特種外科實習周”開學,學員為各軍分區醫務人員約三十人。1939年2月率“東征醫療隊”去冀中軍區。
1939年2—6月在冀中隨部隊轉戰,先后參加呂漢、大團丁、齊會、宋家莊戰斗搶救傷員,行程一千五百余里,施行大手術三百一十五次,設計了適合運動戰、游擊戰特點的“蘆溝橋”藥馱子和“白求恩換藥籃”。
1939年6月下旬
自冀中返回冀西山區,在河北唐縣神北村編寫《游擊戰爭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和技術》,全書共九章,附插圖百余幅。在晉察冀軍區工作期間,還先后編寫了《戰地救護須知》、《戰傷治療技術》等二十多種教材,制定了“消毒十三步法”,配制了防止傷口化膿感染的“畢普”(Bipp)藥膏。
1939年7月1日
應邀參加晉察冀邊區黨代表大會,并在會上講話。
1939年9月
倡議并組織“軍區衛生巡視團”去各分區后方醫院視察工作。
1939年10月
為向世界人民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募集經費和購買藥品,預定10月20日啟程回加拿大。軍區衛生部曾舉行歡送會。
1939年10月中旬
因日軍對北岳山區發動大規?!岸緬呤帯?,推遲行期,率醫療隊赴前線,參加摩天嶺戰斗。手術室設在淶源縣孫家莊的一小廟,距火線僅數里。
1939年10月28日
在為傷員作手術時,割破左手中指。
1939年11月1日
因搶救一患頭部蜂窩織炎的傷員,受傷中指又遭嚴重感染。
1939年11月7日
帶病赴前線,在體溫高達四十度的情況下,堅持工作。傷口感染為敗血癥。
1939年11月10日
轉后方醫院治療,當日下午,抵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
1939年11月12日
凌晨五時二十分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京ICP備16027503號
電話: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環中路59號
郵編: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網絡技術信息中心:北京國鉅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號學院國際大廈907B 郵編:100191 郵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