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者的話 | |||||
|
|||||
|
編譯者的話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外朋友都熱切希望,艾黎同志能把他的生平事跡寫一本回憶錄,讓后人更好地了解他和他的不平凡的經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作為多年接待艾黎同志的組織,深感有責任、也有條件促成這一愿望的實現。1982年夏天,我們趁艾老到北戴河度假的機會,請他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講述一段他的生平故事,然后將錄音全文打出,成為文字素材,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初步整理,形成了按年代順序列出主要事跡的英文初稿。此后,在北京以及在外地休假期間,艾老總是孜孜不倦地工作,對書稿逐字逐句閱讀修改,而且親自補寫了許多我們無法查到的新材料,經過反復修改,直到1985年末才基本定稿。
艾黎同志從50年代開始寫作出版的散文、詩歌、游記等不下60多部,卻始終不愿寫他自己。每當人們問他為什么不寫自傳,他總是笑笑說:“我有什么好寫的!”事實上,艾黎同志的博學多識和在華60年的宏富經歷,即使再增寫本書的一倍篇幅也是不成問題。而且艾黎作品的精華部分往往正是他記述的普通人的身世、遭遇。因此,他不愿寫自傳表明了他的謙虛態度。只是由于對外友協領導和國內外友人的一再敦促,他才予以同意。當然,作為一個講求實事求是的人,艾黎同志也愿意看到流傳下來的有關自己的生活記錄是真實的、嚴肅的,不因人們不同的解釋或傳聞的謬談而失真。
《艾黎自傳》的英文版——《90歲,回憶在中國的歲月》——于1986年12月2日艾老89歲壽辰之際,由新世界出版社在北京出版,受到了國外、特別是新西蘭讀者的熱烈歡迎。新西蘭朗伊總理為此專門發來賀信,為自傳的出版增添了光彩。為了盡快將艾老晚年這本重要的著作介紹給國內廣大讀者,我們在對外友協美大部同志們的協作下,突擊完成了全書的翻譯、校對及定稿,鄧穎超同志也在百忙中熱情地為此書寫了序言。我們的工作還得到甘肅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及甘肅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保證了本書能在紀念艾黎同志來華60周年這一有意義的時刻問世。
我們有幸在艾老親自指導下編寫和翻譯《艾黎自傳》,并閱讀了他個人的許多有價值的檔案材料,使我們更認識到艾老的坦蕩胸懷和為人的光明磊落,也增加了對自己祖國的歷史的了解。我們十分珍視從艾老身上學習到的一切。愿在此基礎上繼續做好對艾黎生平及其著作的研究工作。
《艾黎自傳》一書的出版一開始就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要感謝馬海德大夫在百忙中通讀書稿,并提出改進意見;感謝艾老在新西蘭的3位姐妹格溫、凱瑟、喬伊斯和老朋友白書玲、貝特蘭等在提供艾黎早年活動材料和歷史照片等方面給予的支持。艾故鄉的中國親屬和友人段士謀、盧廣綿、聶廣沛等同志曾協助我們做了許多核對事實、查找譯名、提供照片資料的工作,我們也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我室人手少,水平有限,加以時間緊,工作量大,在翻譯過程中難免有疏漏錯誤之處,望讀者給予指正。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路易·艾黎研究室
1987年3月
|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京ICP備16027503號
電話: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環中路59號
郵編: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網絡技術信息中心:北京國鉅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號學院國際大廈907B 郵編:100191 郵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