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與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共同探討白求恩題材創作推介工作 | |||||
|
|||||
|
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 與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共同探討白求恩題材 創作推介工作
2015年10月21日上午,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奉雯、副主任崔艷麗、宣教處處長張紅蘋、中國家庭報社長曹獻民、中國愛華影視中心主任王新立等到訪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共同探討白求恩題材的創作推介工作。 奉雯主任介紹說,近日,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和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發布,這兩篇經典文獻既對新世紀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們文化工作者和文藝創作的基本遵循。我們今天走訪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共同探討白求恩、柯棣華、中國援外醫療隊、踐行“6.26”指示精神等重大題材的文藝創作和推介工作,就是希望與你們一起,不斷推出醫療衛生戰線更多的有靈魂、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 栗龍池常務副會長向奉雯主任一行介紹了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的主要工作。特別介紹了與中國出版集團合作推出《白求恩畫傳》、《白求恩援華抗戰的674個日夜》、《白求恩精神與我們的時代國際論壇文集》、《白求恩紀念文集》、《柯棣華畫傳》等系列新書,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的情況。表示與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合作,共同探討創作白求恩題材的文藝作品,為更好的弘揚踐行白求恩精神,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打造“健康中國”服務。 馬國慶副會長重點介紹了《白求恩援華抗戰的674個日夜》一書的創作經過和進一步深化白求恩題材創作的意見。他認為,白求恩是一個值得研究、值得銘記、值得宣傳的史詩性歷史人物。他是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加拿大人。加拿大建國至今,還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在北美、歐洲、中國乃至非洲有著深刻和久遠的影響。正如前總督伍冰枝說的:“白求恩的影響超出了國界,具有世界性意義”。他是最具傳奇色彩的戰地醫生。白求恩三度從軍,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奔走東方西方兩大戰場——西班牙戰場和中國戰場。他不但是名噪一時的科學家、發明家、社會活動家、國家志愿者和演說家,還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藝術家、畫家、攝影家、詩人、新聞記者、軍人、公益慈善事業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他是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長期以來,在加拿大和美國,人們對他的評價判若兩極,在西班牙、在共產國際,有關他的評價爭議不斷。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有關白求恩的評價從未遇到挑戰。而在近二十年來,有關他的評價也出現不同聲音。但總的情況看,隨著歷史硝煙散盡,一個更加清晰的白求恩呈現在人們面前,他的獻身精神、人道主義和追求理想、正義與社會公平的形象已為世人接受。他是一個需要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重新認識的國際主義戰士。以往中國人民對白求恩的了解,主要是通過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和部分親歷者的回憶。國外讀者對他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加拿大作家《手術刀就是武器》這本書,而這本書又是依據中國作家周而復的小說《白求恩大夫》創作的。隨著白求恩史料的發現和大批檔案解密,特別是白求恩留下的30多萬字遺稿的整理翻譯,為我們深入了解和研究這個歷史人物提供了大量真實、生動的材料,本書的寫作,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完成的。 馬副會長介紹說,研究和創作白求恩題材的文藝作品,需要把握好四條歷史線索。一是白求恩與加共、美共、西共和國際共運的關系,這是白求恩成為一名國際主義戰士的基本動因。二是白求恩與中共老一代革命家的關系白求恩。他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聶榮臻、王震、宋慶齡有過很深交往,還和董必武、博古、陳云、呂正操、肖勁光等多有接觸。三是白求恩與中國抗戰敵后戰場的關系。在晉察冀前線,他率領醫療隊救治傷員數千人,參加手術千余例。參加大小戰斗上百次,戰地發明五十多項。他創建后方醫院和衛生學校、研究中國抗戰的戰略問題。他的大量報告、書信、報道、文藝創作、攝影都是在敵后戰場完成的。四是白求恩與援華抗戰中國際友人的關系。他和史沫特萊、貝特蘭、尤恩、魯茨、艾黎、馬海德、王安娜、布朗、麥克盧爾、林邁可、霍爾、貝熙葉等十多位援華抗戰的國際友人關系密切,他們之間彼此影響,譜寫了一曲國際主義贊歌。可以說,只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才能全面準確地認識這樣一位非同尋常的歷史人物。 關于白求恩題材文藝創作的指導思想,馬副會長說,一個時期以來,一些人主張文藝創作要“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這是非常錯誤的。文藝創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具體來說,白求恩題材的文藝創作,一要看他是否順應歷史潮流,二要看他的價值觀和理想偏偏,三要看他獨特的歷史貢獻,四要看他偉大精神的時代價值,五要看他真實可信,極具傳奇色彩的波瀾人生。《白求恩援華抗戰的674個日夜》,講述了白求恩100多個真實可信的故事,大多數都是鮮為人知的,這得益于中外史學界近20年來白求恩史料的深度發掘。 與會同志還談到,白求恩題材的創作推介工作是一個重大課題,需要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下,在中宣部、國家文化部及有關省委宣傳部支持下,組織有關各方充分論證。人口文化中心與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愿意為此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同時白求恩題材的創作還應組織文藝工作者進行深入座談,嘗試用不同文藝形式,借助最新傳媒手段進行表現與傳播。
(責任編輯 馬國慶) |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 京ICP備16027503號
電話: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環中路59號
郵編: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網絡技術信息中心:北京國鉅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號學院國際大廈907B 郵編:100191 郵箱:contactus@guojustar.com